企业应收帐款的管理对策及企业在欠款纠纷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而形成这种债权的主要原因是赊销。从企业自身原因分析,赊销主要两个方面的动机:一是扩大销售,增加利润;二是减少库存,降低成本。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出于自身的需要或客观的原因,往往采取赊销的办法对外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因此,应收账款发生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提高商品市场占有率,扩大商品销售量和利润的实现,是企业营销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企业应收账款数额太大,又不能及时收回,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甚至将会导致企业破产倒闭。从近年来我国企业总的情况来看,应收账款虽然逐年减少,但由于市场经济萎缩,应收账收回艰难,其数额仍然是比较大的。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便具有了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它是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货款回笼取决于结算方式,也取决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若放松管理,一味片面追求销售额,其资金将会形成恶性循环,影响正常的再生产活动。其次,它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由于加强了管理,应收账款收回及时,企业无须因资金不足而大量贷款,从而减少了利息的支出,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该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企业信用政策管理
应收账款赊销效果的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有关调查表明,真正的赊销风险不在于客户而在企业内部。只有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才能防范坏账于未然。信用政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
(一)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指顾客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如果顾客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是企业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或者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
(1)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在竞争中处于并保持优势地位,保持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如果对手很强,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对竞争对手来说较低的信用标准;反之,信用标准可以相应严格一些。
(2)企业自身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提高竞争力,争取客户,扩大赊销;反之,应选择较高的标准以降低违约的风险程度。
(3)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必须对客户信用等级做出判断并决定是不是给予客户优惠。客户资信程度的高低取决于五个因素: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简称5C系统。a. 品质。是指客户履约或赖账的可能性。是解决是否给予客户信用的首要因素。主要通过客户以往的付款履约记录来了解。b. 能力。指客户偿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数量及质量及其与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流动资产数量多,流动比率越大,表明其偿付债务的物质保证越雄厚;反之,偿付能力差。流动资产质量即变现能力强,则偿付能力强;反之,则偿付能力差。c. 资本。指客户的经济实力与财务状况的优劣。是客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d. 抵押。指客户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这对于不知底细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尤为重要。一旦收不到这些客户的款项,便以抵押品抵补。如果这些客户提供足够的抵押,就可以考虑向他们提供相应的信用。e.条件。指可能影响客户偿付能力的经济环境。当客户面临不利的经济环境时,企业对客户商业信用标准的确定应慎之又慎。
(二)信用条件。
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做出的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1)信用期限。是指允许客户从购货到支付货款的时间限定。通常,延长信用期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量,从而增加销售毛利。但是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所得的收益有时会被增长的费用抵消,甚至造成利润减少,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企业必须慎重研究,确定出恰当的信用期。
(2)折扣期限。是指客户享受现金折扣优惠的付款期限。该期限的确定主要视折扣的损失是否小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而定。
(3)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决定企业是否提供及提供多大程度的现金折扣,主要取决于提供现金折扣后的收益是否大于现金折扣成本。
(三)收账政策。
企业如果采用积极的收帐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帐款投资,减少坏帐损失,但会增加收帐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帐政策,则可减少收帐费用,但却会增加应收帐款投资,增加坏帐损失,这样就要求企业依据市场经济环境和自身状况科学地设计回收策略。企业除了要适时地使用现金折扣、适度地利用担保制度外,还应确定合理的收帐程序和讨债方法。一般要先给客户一封有礼貌的通知信涵,进一步可通过电话催收,如再无效,企业的收帐员可直接与客户面谈,若证实客户确实遇到暂时困难,经过努力可以东山再起,企业应帮助客户度过难关,以便收回较多的应收帐款。若客户虽有能力付款却想方设法进行拖欠,则有必要采取法律行动提请有关部门仲裁或提起诉讼等以维护企业利益。
二、谨慎选择结算方式。
在充分调查了客户的资信情况后,接下来便要选择合适的结算方式,它是决定能否安全、及时收回款项的主要因素。企业通常采用的结算方式有支票、银行本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对于盈利能力较强、资信度较好的客户,企业可适当放宽政策,采取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结算方式;而对于盈利能力较弱、资信度较差的客户,企业则应该选择支票或银行承兑汇票。决不能只为了单纯地提高销售额,而去迁就客户提出的不合理要求。针对不同客户采取不同的结算方式,才能有效地降低应收帐款带来的风险。
三、明确应收账款的管理部门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应收账款由销售部门或销售人员自己管。但是这样做存在管理漏洞,缺少必要的控制环节,销售人员的行为应该由谁来监督呢?因此,仅由销售部门自己来管理并不妥当。一种观点认为该由企业财会人员来管理。会计人员纵然对账务处理比较清楚,但对具体客户情况并不了解,简单归由会计人员来管理也并不合适。事实上应收账款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程信用管理的核心所在。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内部组织管理中就应该有这样一个专门研究营销策略、研究客户资信的机构来管理应收账款,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的信用管理制度。
对应收帐款管理不到位,很容易产生欠款纠纷,而对通过协商处理不好的欠款纠纷,只能通过诉讼方式解决。许多企业在通过诉讼清理欠款中遇到了许多不能理解的事情。明明对方欠款,起诉到法院,法院却不支持;明明经常去讨要欠款,法院却说过了诉讼时效;明明判决对方付款,偏偏拿不到钱。这些情况的发生,一方面使企业困惑,另一方面也打击了企业通过起诉的方式来追讨欠款的积极性。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企业应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履行合同手续要完备
许多企业在履行合同,尤其是在履行买卖合同时,交付货物时只让对方的收货人员打个白条,更有甚者连白条都不打。这种行为在诉讼时会处于被动,若债务人不出庭或者不承认收到货物时,我们不能以足够的证据确实、充分证明债权的存在。所以我们在交货时手续一定要完备。
(二)、注意诉讼时效及其证据
有一些企业在交货后,并不积极主张权力讨要货款,导致债权过了诉讼时效。另一种情况相反,就是积极主张权利,但是没有收集主张权利证据。在诉讼过程中遇到债务人不认可债权人主张过权利,债权人已过诉讼时效时;债权人举不出主张过权利、未过诉讼时效的证据。以上两种行为都将导致不利的诉讼结果。在产生欠款后,一定要注意债权的诉讼时效,同时注意收集主张权利的证据。
(三)、注意保全
官司胜诉了,债务人有执行能力,但执行不了,也就是俗语说的“赢了官司,赔了钱”。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做到两点:
(1)、在诉讼过程中“保全”,让人民法院冻结债务人的相应财产,避免出现不能执行的局面。
(2)、积极寻找债务人的财产,发现线索向人民法院反映,协助人民法院执行。
每个企业尽管在应收欠款管理方面的方法各不一样,但对相关法律缺乏了解这一点却带有很大的普遍性,企业如果能有效地从法律角度加强对应收欠款的管理,则可防患于未然,即使产生欠款纠纷不可避免,也可将企业应收欠款的风险降到最小。
许有根 律师 安徽黄金律师事务所 法律咨询热线:131-5565-1118